提丢斯•波得定律: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2023年7月30日 | 分类: 【数学】

参考: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0%B7%E7%A5%9E%E6%98%9F/2746376

1766年,德国有一位中学教师名叫约翰·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发现了以下数列:

\(\frac{0+4}{10}=0.4\)
\(\frac{3\ast{2^0}+4}{10}=0.7\)
\(\frac{3\ast{2^1}+4}{10}=1.0\)
\(\frac{3\ast{2^2}+4}{10}=1.6\)
\(\frac{3\ast{2^3}+4}{10}=2.8\)
\(\frac{3\ast{2^4}+4}{10}=5.2\)
\(\frac{3\ast{2^5}+4}{10}=10.0\)
\(…\)
\(\frac{{3\ast{2^n}}+4}{10}=?\)

提丢斯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存在着对应联系。

提丢斯的朋友,天文学家波得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