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拒绝金牌、银牌!2022年“强基”初审,折射出这些秘密
2022-04-28 13:08:36 来源: 史海流年号
原文:https://www.163.com/dy/article/H61TGME80536NZ17.html
公元2020年4月24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考生报考截止。公元2022年4月26日,“强基计划”破格初审情况揭晓。
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报考家长群中,不断有消息传来。
“2021年第38届全国高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得主(金牌排名情况不详),未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
“2021年第37届全国高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全国银牌排名80多名,未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
“2021年第38届全国高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全国银牌排名80多名,未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
“2021年第38届全国高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名次未知,高三‘一模’成绩仅600分,也未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
“2021年第30届全国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全国银牌排名20多名,未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
如此种种,莫衷一是。这些“雷人”的消息,的确让人大跌眼镜。尽管,早在2022年全国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布之前,增加“破格审核”环节,“金牌和银牌得主可能会过不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破格类型初审”的判断,就不绝于耳。
但是,残酷的现实,让“竞赛党”的家长以及“竞赛党”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价值。
一、202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结果说明的问题
金牌和银牌得主,也不能顺利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这是2020年、2021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考破格类型初审中,未曾发生过的现象。“未曾发生过的现象”现在成了现实,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全民奥赛”的行为,必须进一步降温。
2020年,国家教育部果断停止“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招生,其目的就是让“全民奥赛”降温。
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推出之后,特别是一些名校“强基计划”招生遭到“寒流”,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也未能如期完成招生计划。这些结果,使“如火如荼”的“全民奥赛”一度走向沉寂。
不过,随着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形势出现“火爆”的局面,一度陷于低迷的“全民奥赛”又逐渐走向“红火”。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全国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进入国家集训队,即可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而且,获得全国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银牌的选手,直接破格“强基计划”,不需要经过初审。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推出破格类型学生也必须经过初审,少数金牌得主、银牌得主未通过破格类型初审,再一次说明,“不顾一切”搞“全民奥赛”,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全国五大学科奥赛决赛金牌、银牌的成色在“缩水”。
据统计,2018年第34届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共产生金牌126枚,银牌156枚。而到了2021年第37届全国高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共产生金牌183枚,银牌229枚。金牌比2018年增加了57枚,增长率是45.24%;银牌比2018年增加了73枚,增长率是46.80%。
以同年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来看,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由101枚,增加到144枚,增加了43枚;物理学银牌由119枚,增加到168枚,增加了49枚。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由107枚,增加到136枚,增加了29枚。银牌由144枚,增加到181枚,增加了37枚。
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由72枚,增加到100枚,增加了28枚。银牌由72枚,增加到140枚,增加了68枚。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由64枚,减少到50枚,减少了14枚。银牌由95枚,增加到152枚,增加了57枚。
以2018年全国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作为参照,以2021年全国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作为比较,金牌共增加了143枚,银牌共增加了284枚,金牌和银牌共增加427枚。这意味着通过“强基计划”破格的人数,由1056人,增加到2021年的1483人,增长率为40.44%。
由此可见,全国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成色,的确是“缩水”了很多。
第三,“偏才”固然重要,但“全才”弥足珍贵。
全国数学、物理学、信息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共产生国家集训队成员260人,这些都是“偏才”,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不过,国家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需要的是“全才”。
全国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均占综合测试成绩总分的85%,导向很清晰,“竞赛党”们,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奥林匹克竞赛成绩,高考成绩也不能“拉垮”。
这意味着不顾一切地搞奥林匹克竞赛,最终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偏才”固然很重要,也很不易,但“全才”才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追求。
第四,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自主权仍然较大,“强基计划”选拔途径多元化。
据家长“爆料”,2021年第38届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名次虽然很靠后,但是由于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织的“暑期营”“金秋营”“寒假学堂”等活动,并获得优秀学员的学子,却通过了“强基计划”破格类型的初审。
2021年信息学第30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得主(名次不详),参加过清华大学“夏令营”活动,是学校年级段前30名的考生,通过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类型的初审。
以上结果,一方面说明高校“强基计划”选拔的途径是多元的,高校组织的“暑期营”“金秋营”“寒假营”,且有突出表现的考生,更容易通过“强基计划”破格类型初审环节。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强基计划”初审环节,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对于是否通过初审,高校的自主权仍然较大。
二、2023年高考,如何应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初审以及校测
从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清晰了2023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初审的思路。也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更多地重视学科成绩,提高“全才”的意识。
“强基计划”招生考试,校测仅占15%,毫无疑问,对“竞赛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高考成绩占85%的环节,对于非“竞赛党”的优秀学生而言,也具有很突出的优势。
高考1分,相当于“强基计划”招生综合分数的0.85分;而“强基计划”校测1分,仅占“强基计划”招生综合分数的0.15分。这个账,相信家长和考生是心知肚明的。
备战2023年甚至2024、2025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考试,既要良好的高考成绩,也要有一些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只有使自己成为“全才”,才有可能在“强基计划”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胜人一筹。
第二,适当地学习奥林匹克竞赛知识,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仍然很重要。
如果只有高考的85%的实力,没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经历,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校测中,无法应对15%的高校测试,可能就会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对于这个15%的校测成绩的重要性,相信家长和考生,也是一定算得非常清楚的。
第三,要积极参加“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每一年高考之前,高水平大学都会组织一些“暑期营”“金秋营”“寒假营”等活动,这种活动除了可以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之外,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见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和阅历。
作为优秀的学子,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活动,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优秀学员”,争取在“强基计划”招生初审中,取得优势。
第四,要广泛阅读,提高科学素养,更要提高人文素养。
高校“强基计划”校测,虽然重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的测试。然而,文史类学科校测中,测试的主要是语文、历史等学科,也就是重视人文素养的测试。
因此,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而言,要提高应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校测的能力,除了在自然科学学科上有突出的能力,在人文学科方面,也应该主动丰富和提升。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竞赛生直通强基计划遇挫!清华、北大拒绝多名奥赛金牌、银牌得主
2022-04-29 23:34
原文:https://www.sohu.com/a/542560974_120175571
4月30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将截至,而在4月24日,两校强基招生破格类型考生报名已经结束,目前公布的初审结果显示,有多名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银牌和金牌的考生未能入选,这在强基计划招生以来的第一次。
2020年起,强基计划招生取代了原来的自主招生,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五大学科竞赛的尖子生,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以上的就可以破格直接进入综合考试环节,清华和北大也不例外。
如清华大学2021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中明确: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
2022年的招生简单有重大变化:将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报名考生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对比两年的招生简章,2022年的要求更严了:2021年符合要求的全收,2022年要重新审核。北京大学的要求也高度一致,“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审核不通过者仍按照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从目前公布的“破格入围落选者”来看,至少有五名获得全国竞赛金牌和银牌得主未能直通清北,包括2名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得主、1名物理奥赛银牌得主,1名数学奥赛银牌得主、1名生物学奥赛银牌得主,而且银牌得主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是清华、北大不重视竞赛尖子生了吗?显然不是。恰恰相反,表明两所“超一流大学”更加重视生源质量,这对学生今后参加竞赛以及中学培养人才都带来了启发。
首先,五大联赛的不断扩容,难免让竞赛获奖得主的“含金量”下降。统计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的几年间,五大联赛从金牌和银牌获奖者从1056人增加到1483人,增加了427人次,增长率超40%。
以最受关注的数学竞赛为例,2021年金牌为183枚,比2018年126枚增长45%以上;2021年银牌为229枚,比2018年的156枚增加73枚,增长近47%。
其次,竞赛成绩优秀并不能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高。能获得五大学科全国决赛的一、二等奖。在清华北大看来,只能说明考生在这门学科上的能力,并不一定能适合或适应清华北大,而在前两年的招生中,两校肯定也有这样的个例出现。
再次,清华、北大在挑选人才时要求更高。清北正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靠以往仅仅竞赛成绩好就能进名校的日子过去了,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特别强调: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生。
如果说以前的竞赛尖子是“偏才”、“怪才”,那么,现在更加侧重于“全才”。毕竟,在强基计划招生中,高考成绩占比达到85%,看来,考生在参加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同时,高考成绩更不能忽视。